中新网广州12月4日电 (王坚 王子杰)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学子4日齐聚广州南沙,参加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举行的2023年大学新闻奖颁奖典礼(下称“大学新闻奖”)。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通过视频表示,大学新闻奖多年来为新闻界培育年轻人,让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学生磨炼采访、报道、多媒体制作等技巧。近年获奖同学的作品涵盖经济、科技、数据、文化、艺术等不同的范畴,题材丰富多元,内容深入浅出,让他深感鼓舞。
据介绍,大学新闻奖由中国日报主办,旨在鼓励高校学子参与校园新闻报道,锻炼新闻写作能力以及多媒体的制作运用能力。此届赛事参赛人数、院校数、作品数均创新高。
赛事组委会表示,此次大学新闻奖分设中文组、英文组以及中英合并组三个组别,设最佳新闻报道、最佳新闻摄影、最佳新媒体报道等奖项,共收到来自超80所院校的逾千份中英文作品,参赛人数超3600人。
“这是大学新闻奖第二次走出香港,来到大湾区内地城市。”活动现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表示,希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学子未来也积极参加该赛事,为新闻传播注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力量。
“此次参赛让我认识了很多内地高校新闻专业的朋友,开阔了我的新闻视野,对我后续的学习很有帮助。”来自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的李若愚表示,他们的作品《Budget2023: The Aging City and the Government's Spending on the Elderly》通过数据新闻呈现香港老龄化趋势,获得了最佳数据新闻奖。
“我们组的参赛作品是关于网络暴力的。”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林珂莹向记者介绍,她们的作品《在网暴中自证,清者何以“自清”》获得了最佳新闻写作季军,她们希望通过新闻探讨受害者在网暴中的可行对策。(完)

中新社广州12月4日电 (记者 王坚 王华)第20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下称“广州纪录片节”)4日晚在广州开幕,共有来自156个国家和地区的7280部纪录片参展,其中境外参评参展作品比例过半。
广州纪录片节集展映、交流、探讨、评优、交易等功能于一体,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纪录片专业节展之一。据主办方介绍,广州纪录片节对标戛纳国际电影节市场系统,建设永不落幕、全球纪实节目资源的版权交易平台,探索打造产业链条闭环。据统计,目前该平台已入驻223家国内外发行商机构。
主办方透露,今年将举办线下纪录片商店、国际发行商推介会等活动,提供一对一的交易咨询服务,争取版权交易量和意向交易总额都能实现稳步增长。截至目前,该纪录片商店共计收录来自54个国家/地区纪录片1016部/集,其中境外816部/集,总时长超过32500分钟;已完成版权交易逾90000分钟。
此外,广州纪录片节今年将与逾40个节展机构达成不同方面的内容合作,并与多家国际发行公司设立方案推优。英国谢菲尔德国际纪录片节、新西兰边锋电影节、地中海欧洲纪录片市场、塞尔维亚纪录片影人协会等节展代表将出席今届广州纪录片节。

主办方表示,期望通过推动全球纪录片版权的交易,将中国的纪实内容推广至全球,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的故事。(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