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12月4日电 (储玮玮)记者4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至9月,安徽装备制造业营收达840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1.6%。规上企业6124户,较上年同期净增长711户。预计装备制造业今年将成为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中首个破万亿元的产业。
据了解,装备制造业历来是安徽省工业支柱产业之一,近5年年均增速15%以上。2022年,该省装备制造业营收达9500亿元,居中国第7位,增速位居长三角、中部地区第一。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营收约4300亿元,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提高至45%。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姚凯在发布会上介绍说,安徽确立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7个重点发展的细分领域,包括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现代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医疗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等。工业机器人领域形成了“伺服电机-减速机-控制器-整机-系统集成-示范应用”特色链条;高端数控机床领域集聚上下游企业200余家;现代工程机械领域涵盖挖掘机、工业车辆、起重机等7大门类;航空航天领域从无到有,涌现出一批“单打冠军”。

截至目前,安徽省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创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5个。全省累计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908个。
“1至10月份,新签约、开工、投产项目1481个,总投资额5582亿元。”姚凯说,安徽下一步将坚持集成创新与基础支撑并重,加快打造中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完) 【编辑:朱延静】

中新网北京12月4日电(记者 徐婧)首届四季青杯北京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4日闭幕。134人首次获得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决赛前10名分别获得大赛一、二、三等奖。
首届四季青杯北京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闭幕式。 任晓宇 摄
作为首次由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的市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本次大赛充分展现了首都一线养老护理员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护理技能,也让社会大众进一步了解和认同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让更多人才积极投身一线养老服务工作,推动首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大赛裁判长刘晨在点评环节中指出,本届大赛是北京市政府做出加强养老护理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技术难度、参赛规模、竞赛程序等方面在行业内做出了创新性突破,引领养老服务人才建设。大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决赛阶段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竞赛题目超过以往传统竞赛三级工(高级工)的水平,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按照二级工(技师)的职业技能等级进行考核。
大赛首次由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两个市级部门在职业技能竞赛方面运行多年,各自制订了较为完备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则,本次大赛突破原有程式化差异,首次从竞赛目标、考核程序、评判角度等方面,将民政技能对决和鉴定中心等级认定进行了深度融合实践,为行业内积累了宝贵经验。

前期,通过广泛动员、选拔推荐的方式,共有510名养老护理员进入本次大赛,通过初赛、复赛层层选拔,110名选手进入复赛,30名选手晋级决赛。
从年龄分布看,进入决赛的选手中40岁以上3人、占比10%,31-40岁的选手7人、占比23%,26-30岁的选手10人、占比33%,25岁以下的“95后”选手10人、达到了33%,且不少是学养老护理相关专业的年轻人。结合服务年限来看,服务3年以下12人、占比40%,3-10年12人、占比40%,10年以上6人、占比20%。

以上数据一方面显示出北京养老护理员队伍越来越年轻化,更多青春力量加入到敬老孝老、养老爱老的队伍中来,另一方面也显示出30岁以上、长期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越来越多,养老护理员队伍的稳定性进一步显现。
首届四季青杯北京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闭幕式。 任晓宇 摄

从教育程度看,进入决赛的选手中本科12人、占比40%,大专15人、占比50%,高中2人、占比6.7%,初中1人、占比3.2%。结合专业分布来看,73%的选手来自护理、养老服务专业;其他专业跨界进入养老服务的比例逐年提升,占比27%,显示出北京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强。
相较于以往仅可通过等级认定考试的方式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情形,本次大赛首次与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挂钩,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水平认定工作开拓了新渠道。今后,将有更多养老护理员通过这种方式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北京养老护理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大赛中,134人首次获得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获得高级技师等级证书5人,获得技师等级证书4人,获得高级工等级证书18人,获得中级工等级证书45人,获得初级工等级证书62人。
另有8人等级证书升级。其中,初级工升中级工3人,中级工升高级工3人,初级工跃升为高级工1人,由初级工直接晋升为技师1人。22人与原证书等级相同,不再重复发放相应等级证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