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2月4日电 (记者 姜煜)毕马威联合中关村产业研究院4日发布的《人工智能全域变革图景展望:跃迁点来临(2023)》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截至2023年6月底,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共计3.6万家,中美英企业数量名列前茅。
报告称,截至2023年6月底,美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全球总数的34%,中国占比16%,英国占比7%,三个国家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合计占全球五成以上。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独角兽企业总数达291家,其中美国和中国企业数量分别为131家和108家。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聚于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足鼎立的格局。从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来看,北京市有41家,位居中国首位;上海市和广东省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数量列第二、第三位,分别有24家和23家。
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从爆发式增长转入稳步增长的阶段。从2017年开始,全球当年新增注册人工智能企业数量逐年下降,从2017年的3714家下降到2022年的1106家。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密集诞生在2015年至2018年之间,约三分之二的人工智能领域核心企业成立年限在5至10年,人工智能领域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的528家后逐年下降。(完) 【编辑:田博群】
中新网昆明12月4日电 (黄兴鸿)“我喜欢佤族织锦,这些年一直进行培训、创新、推广等活动,并带动一批群众实现增收,心里特开心。”12月4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的李宪兰如是说。
图为在李宪兰(右)鼓励、培训下,一些男子也开始从事佤族织锦工作。黄兴鸿 摄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地处中国西南,与缅甸接壤,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2021年,该县的佤族织锦技艺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出生于1965年的李宪兰是该项目的非遗传承人之一。

“我22岁到西盟从事教育工作后喜欢上佤族织锦并学会制作,退休后成立了公司和佤族织锦非遗工坊,一门心思用到佤族织锦传承保护和宣传推广上。”李宪兰介绍,佤族织锦是佤族妇女世代相传的传统技艺,织锦使用的工具是竹木制成的腰机,所用的纺线原料以棉、麻为主,色彩以黑色和红色为基本色调,其他颜色为辅助色。佤族织锦所表现的色彩和图案,涵盖了佤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佤族人民重要的民族文化标识。
图为游客挑选西盟佤族织锦产品。黄兴鸿 摄
此前,佤族织锦主要在佤族地区流行,为让佤族织锦走向更大的市场,李宪兰不断改良、创新,在保留古老的佤族织锦技艺的同时,融入更多颜色、图案等,推出一批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产品。

近年来,李宪兰共培训西盟佤族织锦群众5000余人次,其中,一些男性受到鼓励也开始学习织锦。此外,她还帮当地织锦群众找销路,带领大家一起增收。目前,西盟创新的服装、服饰、挂件等佤族织锦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西盟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苏艳介绍,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对佤族织锦的政策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培养佤族织锦技艺非遗传承人50名,建成一批培训基地、非遗工坊、新兴文化企业;培训3000人成为织锦能手,年生产佤族织锦手工成品逾20000件,人均增收逾8600元人民币。通过“非遗+产品”“非遗+文旅”,2022年以来,该县共接待游客逾75万人次,带动佤族织锦等产品销售。佤族织锦在保护传承中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正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动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