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阿联酋迪拜12月4日电 (记者 庞无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正在阿联酋迪拜举行。与会的多位国际人士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高度评价中国近年来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并将中国视为全球绿色转型的提供者、引领者和探路者。
中国是全球绿色技术的提供者。
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未来能源分析主管Roman Kramarchuk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在过去10-15年中,中国已成为清洁能源技术的中心。从根本上说,实现全球绿色转型,就是让非化石能源具有成本效益,从而满足世界能源需求。而中国不仅满足了自身能源需求,还提供了大量电池、光伏发电技术等。“我们还在考虑下一代技术,如CCUS、氢电解槽等,因为在这些领域,中国历来有能力降低技术成本,并希望继续这样做,成为未来的技术提供者。”
美国环保协会(EDF)总裁Fred Krupp也表示,除了在净化城市空气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外,中国还在向全世界提供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储能设备,同时,中国还在电动汽车生产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引领者。
在过去20年里,中国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的进展超过其他任何国家。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欧盟亚洲中心联席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说,在太阳能、风能、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等领域,中国都是全球的领导者。在上述不少领域中,中国企业在全球的份额已经超过60%。
中国在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相信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现在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已经比十多年前下降了约90%,风电价格下降了约80%,这些变化也推动了全球气候议程和对话。”索尔海姆说,地球的绿色转型离不开中国的巨大贡献。

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近日也表示,中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颇多,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引领者。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贝德凯说,应对气候变化,工商企业需要跨价值链的合作,而世界上许多供应链都从中国开始,或通过中国进入世界其他地区。中国企业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国是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路者。
Roman Kramarchuk认为,世界上有三个主要地区通过其政策对能源转型产生了真正的影响——欧洲、美国和中国。其中,中国寻求从根本上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全球都在关注中国如何在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世界基准联盟CEO格尔布兰德·哈弗坎普表示,世界基准联盟的使命是去评估全世界规模最大的2000家企业如何努力实现联合国所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000家企业中,有200家来自中国,这些企业来自各行各业,包括能源、食品还有交通和农业领域。“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很多中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表现是遥遥领先的。”
国际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执委会主席Bjorn Otto Sverdrup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中国在能源转型和全球的整体经济转型中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光伏、风电、电池、新能源汽车、核能等方面已是全球领军者。同时,中国在数字化,以及使用大数据提高能源效率等方面也走在全球前列。中国在实现自身能源转型的同时,也在帮助全球其他地方降低成本、转变能源系统。世界需要继续依赖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扮演成功的领路者角色。(完) 【编辑:张燕玲】
中新网杭州12月4日电(王潇婧)12月4日,2023年“宪法与浙江”主题宣传月暨“学宪法爱祖国”浙江普法百校行启动仪式在浙江杭州举行。据悉,“八五”普法以来,浙江省建设400多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法治实践教育,积极开拓思路、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推动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加强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关系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责任重大,至关重要。为此,浙江严格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把法治教育内容编入地方教材,确保法治教育前后衔接、上下贯通;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立青少年法治素养观测点,深入了解全省青少年法治素养培育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
同时,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将宪法教育融入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开设形式多样的法治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努力让学生“天天见法”;开展“浙江普法百校行”活动,为全省青少年送上一堂堂“法治班课”,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启动仪式上,朗诵《宪法序言》《宪法三字经》、为4家新命名的省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授牌、为山区26县青少年代表赠送法律书籍……一项项活动,既是对宪法精神的传递和弘扬,又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播撒下遵纪守法的种子。
此外,杭州地铁1号线还开通了“开往国家宪法日”的地铁专列,让宪法走入生活,让宪法精神厚植人心。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伟表示,持续深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支撑,宪法宣传教育和普法工作要坚持正确方向,要聚焦重点人群,要筑牢文化根基,要强化融合传播,以法治之力厚植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