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宁12月4日电 (记者 林浩)中国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宋元明4日表示,中方愿与东盟各国一道,建设利用好应急管理合作机制,互学互鉴,提升区域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当天,2023年中国—东盟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与会嘉宾重点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执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
宋元明倡议,中国—东盟应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对接衔接,共同提升安全监管执法能力,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探索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开展企业安全管理合作项目。
“中方欢迎东盟方参加‘一带一路’应急管理千人培训计划、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提升及矿山安全能力提升项目。”宋元明说。
菲律宾劳工与就业部副部长贝纳威德兹表示,菲律宾希望借此机会,加强与中国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作,共同创造更安全健康的工作场所。
东盟副秘书长艾格帕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希望中国分享更多在安全生产领域的成功范例,与东盟加强合作,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此次论坛配套举办中国(广西)—东盟应急装备和技术展等系列活动,促进中国与东盟应急产业互补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与相关单位、企业签署协议,推动在南宁市建设中国—东盟安全应急产业园。(完) 【编辑:田博群】
中新网宁波12月4日电(谢盼盼 邵将 徐凯阳)近日,宁波财经学院“共享法庭”在该校师生共同见证下揭牌。
“‘共享法庭’是法治浙江建设中的重要创新,是浙江法院数字化建设中的一张‘金名片’。宁波财经学院‘共享法庭’的设立,是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首次将数字化司法服务形态引入高校。”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杨锦晶在揭牌仪式上说,“下一步,通过‘共享法庭’,人民法院将为高校在立德树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更加精准高效、智能便捷的支持。”
宁波高校设立“共享法庭”。金佳惠摄
据了解,自去年7月宁波财经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与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望春法庭正式签订党建联建协议以来,该校依托浙江省一流课程《经济法》展开一系列平台建设,以数据共享、服务共享、资源共享为原则,通过“线上时空共享课堂”“模拟法庭”“云上庭审”“法官云授课”“司法云体验”等形式创新,突破时空限制,营造了覆盖近4600余名师生的“全沉浸式”育人情境,探索形成“共享法庭+共享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了法治育人的影响力、感染力、传播力,今年5月还被浙江省委确定为浙江省“高校校企地党建联建”典型案例。

“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的优势,进一步探索党建与育人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以虚实融合的场域突破时空边界,以教学范式变革赋能法治育人,呼应时代需求,进一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务求实效’的法治育人工作新格局。”宁波财经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党委书记卢虹说。
接下来,学校还将继续做好走深法治育人工作,积极联动属地公检法司各相关单位和禁毒办、律师事务所、反诈工作室等第三方力量,为学生定制包含求职普法、劳动维权、知识产权保护、反诈防骗、识毒禁毒、网络安全维护、校园欺凌防范等在内的“法治教育套餐”,引领大学生将法治信仰根植于心中,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揭牌仪式当日,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们还走进课堂,围绕大学生日常“热点话题”普法释疑,现场为他们“支招”。(完)